面對越來越複雜與繁重的護理工作,醫護人員短缺不足,造成身心上的疲憊不堪,是現今各家醫院所急需解決的困難問題。現今在護理人員難尋之際,已有多家機構積極投入智慧醫療產業,期盼能夠藉由「AIOT設備」、「AI人工智慧」、「自動化設備」等科技功能來彌補,不僅致力架設出各項相關的基礎設施,進行龐大的醫療軟硬體資訊整合,以簡化醫護護理人員的行政工作,提升醫療照顧效能,減少工作時間與業務量,讓醫護人員有充分的休息期,在最充沛的精神體力下照顧病人,提振醫護人員士氣。

透過「AIoT智慧化」裝置以及「遠端監視」的技術功能輔助,醫護人員可以獲得有效的醫療安全監控,獨居長輩亦可透過醫療監控來偵防可能性的跌倒傷害,並自動回報給急救人員,以獲得安全完善的健康照護。目前已經有鴻海華碩廣達宏碁等科技大廠,紛紛切入智慧醫療的研發與創新。

透過「人工智慧」將健康與數位科技相結合,醫療照護變得更迅速、精準與安全,以減少醫療判斷上的錯誤,減輕醫護費用的支出浪費與就醫時間上的體力耗損,如睡眠障礙是許多人常見的疾病症狀,以往病患必須先到醫院,等候多日才能開始進行診斷檢測,造成患者極度的不方便。陽明大學因此創立了「居家睡眠健康」,改變了傳統耗時又費力的睡眠檢查診斷,經由智慧線平台,便可精準判斷睡眠障礙以及可能的安眠藥物濫用。AI醫療下的健康管理系統,實現了居家睡眠與貼心照護的夢想,讓病患的睡眠診斷療程更加便捷、精準與放心。

解決護理人員短缺問題  

醫護人員在醫療體系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,近年來,台灣面臨護理人力短缺,醫護人員大量流失,導致許多醫院出現關床潮現象。根據目前「醫事法」規定,每位護理師平均最多只能照顧約九至十五張病床,醫院沒有足夠的護理人員,便無法啟動額外病床,如今的情勢發展已經嚴重影響到病患的就醫權益。 在傳染病COVID-19疫情期間,更加凸顯出這項棘手問題。中華民國「衛生福利部」與「國家衛生研究院」論壇中,曾經提出四大方向來把脈:

一、運用台灣的科技資訊優勢、改善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。

二、建構台灣疾病照護、急性後期照顧以及長期照顧等基本架構指引,提升全國護理人員的留任與執業率。

三、提升專業護理人員的有效聘用與專職發展前途。

四、研究分析護理人力的進階制度暨業務項目可行模式。

智慧醫療可視為台灣的「第二座護國神山」,藉由智慧科技的協助推動,醫療產業快速進步,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因此受益而相對延長。人老了上醫院的機率隨之增加,因此醫療體系中的護理人員數量備受考驗,在未解決之際,各家醫院都可能面臨醫護荒的困擾。 藉由「智慧科技」來輔助高齡人口化的醫療產業,根據「國發會」報告顯示,台灣在二○三二年,六十五歲以上的高年齡人口將超過四分之一,醫師以及護士長期處於低薪與過勞情況下因此遠離醫院,未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,高齡化人口的就醫比率也勢必增加,然而醫護人員卻持續面臨短缺的結構性問題,醫護荒將有可能成為未來常態。 如果無法及時找出適當的取代性方案,或者在「薪資結構」、「晉升出路」與「值班次數」三方面做出適度調整,將很難吸引新人投入這項職場,反之、現有的健康照顧體系,將可能隨時面臨崩盤危機。

根據「世界衛生組織WHO」統計資料顯示,二○三○年全球醫療事業體將短缺九百九十多萬名醫師與護理人員。台灣與全球都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,醫療人員的匱乏,將成為各國政府最棘手的社會問題,如今唯有盡快推動「AI人工智慧」與「數位化自動科技」的輔助方案,才能有效減經醫護人員沉重的工作壓力,提升醫護服務量能,讓護理師有更多的時間去照顧病人,職場留任率將可自然改善,以解決目前醫護人員的短缺性挑戰。